BWIN·必赢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哈尔滨人站在警戒线外,目光穿过围挡缝隙,注视着正在作业的挖掘机。那里,曾是他年轻时参加单位运动会的场地,如今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迁。
日前,黑龙江省体育场的拆除重建工程已全面展开。9月23日,现场可见,体育场连同周边部分建筑已被整体围挡,部分楼体已进行拆除,现场散落着大量建筑的砖木结构,多台挖掘机正在作业。围挡上的施工告示详细说明了工程安排,自2025年8月23日至2026年12月31日,这座老体育场将完成拆除重建。
施工告示由黑龙江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于2025年8月18日发布,指出拆除重建是为了“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战略,推动体育事业发展”,同时解决“设施陈旧、功能不完善等问题,为消除安全隐患,满足周边居民健身需求”。这一决定基于该体育场已被鉴定为Dsu级危房的现状。
围挡之内,拆除工作正有序推进,而围挡之外,几家体育单位,重竞技、田径水上、球类、社体指导与棋牌中心,以及创伤康复医院,仍如常运转。它们与工地一墙之隔,各行其是,仿佛两个平行时空。
黑龙江省体育场所在的这片土地,承载的历史比许多人了解得更为厚重。其前身可追溯至1938年改建的“国立哈尔滨赛马场”,旧址位于现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73号一带。
1958年,黑龙江省体育场在这一带启动建设,次年投入使用,成为全省首个标准化综合体育设施。占地面积2.9万平方米的场地设有标准400米环形跑道和国际规格足球场,看台可容纳超1万名观众。省体育场建成后,这里很快成为黑龙江省的体育核心设施。
场地采用8道次400米环形跑道,铺设聚氨酯塑胶面层,符合国际田联认证标准。足球场区中央为8000平方米天然草坪球场,配备地下排水系统和自动喷灌设施,达到FIFA二星级认证标准。2017年检测数据显示,场地平整度误差小于3毫米。
这里曾承办1959年首届黑龙江省运动会及后续多届赛事。这里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的竞技场,也是全民健身的场所。据2018年数据,场馆实施分时开放制度,工作日开放时段为6:00-21:00,节假日延长至22:00。学生凭有效证件可免费使用田径跑道区域,每年还举办不少于12场公益体育培训活动。
2018年起,省体育场被纳入中央财政补助场馆,实行每周不少于35小时的低收费开放政策,全年开放天数达330天。但即便如此,仍难以阻止场馆老化的趋势。
2025年,黑龙江省体育场的重建工作正式提上日程。9月18日,黑龙江省体育局公布了黑龙江省体育场项目初步设计服务中标结果。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以105000元的价格中标了这一项目。
根据招标文件,新项目计划总投资4100万元。新建内容包括:体育训练健身中心建筑面积为5565平方米,新建门卫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。复建室外体育场地16010平方米。还将修建原场区内沥青道路2200平方米,景观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,广场(石材铺装)1200平方米。
2025年8月5日,黑龙江省体育场项目设计招标结果显示,方舟国际设计有限公司以600000元的投标报价成为预中标人。项目设计服务期限为合同签订后50日历天。
围挡上另一份发布于2025年5月22日至26日的公示显示,新体育场总用地面积36200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。该公示曾就初步设计效果图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意见,既体现了项目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,又试图在重建中保留一丝公共记忆。
对于附近居民来说,这里不只是一处场馆,更是生活的背景音。一位经常来此晨练的居民表示,他之前几乎每天都会来体育场散步,“别处没有这样的氛围”。
孩子们也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青春时光,许多哈尔滨市民记得当年在省体育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。
老动力区人对这个地区有着深厚的感情,虽然动力区在2006年被撤销,原有地区并入香坊。 “有省体育场,还有安乐街附近的“狗街”,那里以火锅店闻名。”路边遛弯的几位老人回忆道。
黑龙江省体育场的拆除重建,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一个缩影。如何平衡历史记忆与现代需求,成为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。
类似的体育场改造在哈尔滨已有先例。2019年7月,哈尔滨市人民体育场(八区体育场)启动全面拆除,随后在原址上新建起一座开放式多功能体育场。
省体育场的重建方案也体现了类似思路,既保留了体育功能,又增加了现代设施。根据招标要求,设计方案需要严格遵循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,重点核查建设内容与规模是否与可研批复一致,有无擅自扩大或减少。同时,设计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、规范及定额规定。
据黑龙江省体育局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黑龙江省内设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605个;足球场地方面,全省十一人制球场达823个。
而重建后的省体育场还将继续承担其体育功能,并同时适应现代城市居民的需求。作为省级足球和田径活动中心,新场馆很可能将继续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。新建的体育训练健身中心建筑面积将达到5565平方米,复建的室外体育场地面积约16010平方米。
从现实角度看,这次重建不仅是设施的升级,更是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必要迭代。新体育场在延续体育核心功能的同时,通过增加训练中心和优化场地布局,将能更有效地服务专业训练与大众健身。对于哈尔滨这座城市而言,如何让更新后的空间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、承接城市记忆,并产生可持续的社会效益,将是继工程建设之后更关键的课题。
但无论如何,居民们正期待着和平路73号上崛起的新体育场,重建后的省体育场也将继续承载城市记忆,同时创造新的历史。